欢迎您来到云南营垒经贸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在线订单 收藏本站 联系营垒 站点地图

全国服务热线:4000-913-391
营垒经贸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营垒经贸资讯中心 » 常见问答 » 紫胶厂活性污泥呈现“细状”(絮体细小、结构松散)的原因

紫胶厂活性污泥呈现“细状”(絮体细小、结构松散)的原因

文章出处:责任编辑:查看手机网址
扫一扫!紫胶厂活性污泥呈现“细状”(絮体细小、结构松散)的原因扫一扫!
人气:-发表时间:2025-03-05 11:13【


紫胶厂活性污泥呈现“细状”(絮体细小、结构松散)通常反映污泥活性差或处于非健康状态,而非完全“死亡”。以下是具体分析与应对建议:

一、污泥“细状”的成因判断

1. 污泥活性差的表现

   絮体细小:活性良好的污泥应形成较大、密实的絮体(直径0.1~0.5mm)。若絮体细碎、分散,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:

    低负荷运行(F/M比过低):长期营养不足(如BODNP失衡),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阶段,絮体因缺乏胞外聚合物(EPS)而解体。

     溶解氧(DO)不足:曝气不足导致部分区域缺氧,丝状菌或游离菌过度繁殖,破坏絮体结构。

     毒性物质抑制:紫胶废水中含树脂、胶质、溶剂等难降解/毒性物质,抑制微生物活性,阻碍絮体形成。

     污泥老化:污泥停留时间(SRT)过长,微生物代谢活性下降,絮体因自溶而变细。

2. 污泥“死亡”的典型特征

   颜色发黑:严重缺氧或中毒时,污泥因硫化亚铁生成而变黑,并伴随浓烈腐臭味。

   沉降性能极差:沉降比(SV30)异常升高(如>90%),上清液浑浊,污泥层与清液层分界不清。

   生物相崩溃:镜检几乎无活跃的原生动物(如钟虫、轮虫),菌胶团解体,可见大量碎片。

二、紫胶厂污泥细状的特殊性分析

紫胶废水成分可能加剧污泥结构恶化:

1. 高胶质与树脂:  

   胶体物质包裹微生物,阻碍氧气传递与营养吸收,导致絮体无法正常聚集。

   难降解有机物积累,增加污泥负荷,引发分散生长。

2. 硫化物或溶剂影响:  

   硫化物抑制好氧菌活性,促进丝状菌生长;有机溶剂(如醇类)可能直接毒害微生物。

3. pH波动:  

   紫胶废水若偏酸性(pH6),可能破坏菌胶团稳定性,导致絮体分散。

三、诊断与排查步骤

四、1. 观察污泥表观特征:

   颜色:健康污泥为黄褐色;发黑(厌氧)、灰白(中毒)、苍白(老化)均异常。

   沉降性:测SV30,若沉降缓慢、上清液浑浊,提示活性差;若污泥完全悬浮不沉降,可能已死亡。

   气味:轻微土腥味正常;腐臭味(H?S)或酸臭味(有机酸)表明厌氧代谢。

 

2. 检测关键参数:

   DO值:曝气池末端DO应≥2 mg/L,若<0.5 mg/L,需增加曝气。

   污泥负荷(F/M):计算BOD负荷(kg BOD/kg MLSS·d),理想范围0.2~0.4,过低(<0.1)或过高(>0.6)均不利。

   营养比:确保BODNP10051,紫胶废水可能缺氮磷,需补充尿素、磷酸盐。

   镜检:观察菌胶团大小、原生动物活性及丝状菌丰度(丝状菌指数<3为正常)。

 

3. 工艺检查:

   曝气系统:是否存在堵塞、分布不均?曝气量是否匹配当前负荷

   进水水质:是否混入高浓度胶质、硫化物或溶剂?pH是否骤变

   排泥控制:排泥量是否合理?SRT是否过长(如>20天)

四、针对性解决措施

1. 恢复污泥活性的方法

   调整负荷与营养:

    若负荷过低:减少排泥量,适当补充碳源(如葡萄糖)或提高进水浓度。

    若营养失衡:投加氮(尿素)、磷(磷酸二氢钾),维持BODNP=10051

    优化曝气:

     增加曝气量或改进曝气头布局,确保DO2 mg/L,避免死角缺氧。

     采用间歇曝气或渐减曝气模式,适应负荷变化。

    投加絮凝剂:

     短期应急可投加PAC(聚合氯化铝)或PAM(聚丙烯酰胺),促进细小絮体凝聚。

2. 应对毒性物质冲击

   预处理高毒性废水:

   含溶剂、树脂的废水进行混凝沉淀、吸附(活性炭)或厌氧酸化预处理。

   逐步驯化污泥:

   逐步提高有毒废水比例,增强微生物适应性。

   投加解毒剂:

     如硫化物可投加Fe²?(FeSO?)生成FeS沉淀;重金属可投加螯合剂。

3. 控制污泥老化

合理排泥:

     缩短SRT5~15天(根据实际负荷调整),排出老化污泥,促进新生菌胶团形成。

    补充新鲜污泥**

     - 接种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,快速恢复系统活性。

五、污泥“死亡”与“活性差”的区分

| 特征           | 活性差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死亡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

|----------------- --- -  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| 颜色           | 灰黄、苍白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| 发黑、暗褐    |

| 沉降性(SV30 | 沉降较慢,上清液轻度浑浊   | 不沉降,上清液极浑浊|

| DO需求        | 曝气后DO可恢复            | 曝气后DO无变化  |

| 镜检           | 少量原生动物,菌胶团松散   | 无原生动物,菌胶团解体 |

| COD去除率    | 部分下降(50%~70%)        |骤降(<30%)   |

|恢复可能性    | 易通过调整工艺恢复           |需重新接种污泥     |

六、总结

紫胶厂活性污泥呈细状主要因活性受抑制或代谢异常,需结合DO、负荷、毒性物质等因素综合判断。通过优化曝气、补充营养、控制毒性冲击及合理排泥,可逐步恢复污泥絮体结构与处理效能。若污泥真正“死亡”(镜检无活性、COD去除率极低),则需彻底更换污泥并排查毒性来源。


相关资讯

<